查看原文
其他

罕见病目录再扩容:让更多患者“被看见”|澎湃社论

社论 澎湃新闻评论
2024-08-29
   

       社会各界应当携起手来,关心、关爱罕见病群体,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更有力的托举。


视觉中国 资料图



9月20日,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共同发布《第二批罕见病目录》,新增86种罕见病。加上五年前公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,目前该目录共收录了207种罕见病。


所谓“罕见病”,根据《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》,即新生儿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、患病率小于万分之一、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。虽然发病率低,但考虑到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,总量也非常巨大。据估计,我国现有各类罕见病患者2000多万人,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万人。


罕见病的问题在于确诊难、治疗方法少、可用药品少、社会重视程度不高等。因此,将罕见病纳入目录的意义堪称重大:可以极大地推动疾病的筛查、诊断和治疗,统一完善的诊疗指南和手册,强化对医生的培训,乃至提升药物的可及性等。这也是为什么目录公布后,很多患者“喜极而泣”的原因:他们的需求终于被看见。


举个例子,2022年9月,曾有一则“女孩基因突变最快48秒睡着”的消息冲上热搜。这名23岁女孩,从初中开始一上课就睡觉,大笑会晕倒,晚上噩梦不断,就这样被折腾了10年,直到入院检查才知道自己得了一种罕见病——发作性睡病。而这一罕见病的发病率约为两千分之一,中国约有70万发作性睡病患者,但最终确诊的不到5000例。


此次,发作性睡病等86种罕见病正式被列入《第二批罕见病目录》。相信有了更明确的指导和培训,将大大加强医生对这些疾病的认知,让更多患者被早发现、早诊断,相关医疗机构、药厂也能积极投入治疗药物研发。


持续更新罕见病目录,将更多罕见病治疗药品纳入医保,持续为罕见病患者和家庭减负,种种努力,无不体现着国家对罕见病患者群体的重视和关怀,彰显着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”的理念。这背后,是万千患者及家庭沉甸甸的期待,相信在未来,更多的罕见病将被纳入目录。


当然,也要客观地看到,目前纳入目录的罕见病与国际上认可的病种数量,仍有较大的差距,并且从罕见病纳入目录到罕见病药品纳入医保,仍有一段距离。任何疾病的保障,都是在医疗保障的大盘子里做文章,都涉及有限资源的权衡与分配。因此,对罕见病群体的关怀也需持续推进,逐渐强化保障网格。


无论如何,罕见病目录的“扩容”让更多罕见病患者看到了希望,也可以起到凝聚共识、重视罕见病的效果。同时也要承认,目录的更新需要时间,对于一些尚未进入目录的罕见病并不代表就不重要,同样需要给予患者其他方式的治疗、支持和保障。


也希望广大的药企和科研人员,能够关注这些目录,注意到这背后的需求,不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,早日向市面上投放更多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。社会各界应当携起手来,关心、关爱罕见病群体,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更有力的托举。




编辑|甘琼芳

排版|甘琼芳

澎湃评论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
推荐阅读


点击下方名片,关注我们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澎湃新闻评论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